每日經濟新聞7月9日訊:由全聯環境商會主辦的“2021中國生態環境產業高峰論壇”在成都舉行,大會上發布了“中國環境企業50強”榜單,啟迪環境(000826,SZ)連續上榜。
值得注意的是,在國家“雙碳”目標下,我國的環保細分領域正迎來一系列的變化與機遇,作為一家在國內環保領域全產業鏈布局的上市公司,啟迪環境正以碳中和為主線,促進碳中和技術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等方式,來踐行減碳使命。
自2018年以來,環境商會每年發布“中國環境企業50強”榜單,啟迪環境已連續4年上榜。
2021中國環境企業50強榜單以企業申報為基礎,以公正公開為原則,以真實數據為依據,結合上規模環境企業調研,按照2020年度營業收入總額降序排列產生。
在“能源環保一體化”的戰略框架下,啟迪環境是國內環保領域一家全產業鏈布局的上市公司。在以建設零碳無廢城市為目標下,這家產量位居榜單前十的企業,現分為六大板塊:零碳能源平臺、固廢與再生資源平臺、水務生態平臺、城市環境服務平臺、環衛專用車及環保裝備平臺、有機固廢平臺。
從產業布局上看,覆蓋固廢、危廢、再生、水務、環衛、設備制造等方向;從市場布局看,啟迪環境的項目遍及27個省、直轄市和自治區,分布在95個地級行政區。
業務覆蓋范圍的擴大使合同總規模常年保持穩定,也直接增加了啟迪環境的合同持有量。截至2020年底,啟迪環境在執行的環衛合同總規模約460.23億元,年化合同額約38.86億元。
2020年,面對國內外經濟形勢的復雜變化、能源環保行業發展態勢的重大變革及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等外部因素,啟迪環境持續聚焦核心業務,以“零碳無廢城市建設者”為使命,沿著“技術、產業、資本”三螺旋發展模式持續向前。
啟迪環境數字環衛板塊依托產業創新體系和產業應用體系,結合人機協同作業模式和無人環衛商業模式,將車路云、人工智能、車聯網等智慧技術與環衛運營、生活垃圾分類、園林綠化等城市環境服務完美融合,著力打造集環衛產業與數字經濟為一體的創新型城市環境綜合服務商。
在轉型的關鍵時刻,啟迪環境還有了地方國資的堅強后盾。今年初,城發環境和啟迪環境就在籌劃重大資產重組,城發環境擬以發行股份方式換股吸收合并啟迪環境并募集配套資金。
這場業內的強強聯姻令人注目,此次合并將使雙方的技術、資金和市場得到全面整合,釋放巨大的業務協同效應,全新的發展戰略也將助力未來吸并后的“黃河環境”向數字化、智能化不斷轉型。
在“雙碳”背景下,自身實力不斷加強的啟迪環境,其所處的環保領域,在落實碳減排舉措過程中,正面臨重大機遇。
我國排放的溫室氣體主要來源于化石能源,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關鍵是要減少化石能源中的碳排放。從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分布來看,占比最高的是電力行業(主要是火電),在總排放中的比例為41%。
值得注意的是,垃圾焚燒為啟迪環境零碳能源板塊主營業務,根據啟迪環境研究院測算顯示:從現有審定垃圾焚燒自愿減排項目方案出發分析得到單噸垃圾減排量均值達0.36tCO2e。一個日處理量1000噸的生活垃圾焚燒廠,年發電量約1.28億度,相當于節省煤電10.73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
近年來,啟迪環境各垃圾焚燒發電項目都在積極開展提標改造,盡可能減少碳的排放以實現“節流”;還利用高參數技術提高發電率以實現“開源”。2020年年報顯示,啟迪環境運營的垃圾焚燒發電項目處理能力為1.08萬噸/天,年可實現碳減排約141.9萬噸。未來全部投產后,預計年碳減排400萬噸。
在踐行減碳的使命中,減少化石能源的消耗,是實現源頭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關鍵。其中,強化垃圾源頭減量、推廣新能源環衛車輛的使用、推動垃圾協同資源化處理等措施,則是啟迪環境踐行減碳使命的重要路徑。
比如,在前端垃圾源頭減量方面,啟迪環境子公司啟迪數字環衛在垃圾源頭減量方面起步非常早,從2016年的再生垃圾回收開始,成為倡導垃圾分類的先行者,發展到現在已經擁有多種先進而成熟的模式。
“一地一策、一城一案”是啟迪環境以社區為切入點構建的創新型垃圾分類體系,從源頭開始分類回收、分類清運,逐步實現城市生活垃圾的減量化和資源化。
與此同時,啟迪環境還通過三方合作的方式打造樣板。3月17日下午,啟迪環境、城發環境與焦作市政府簽訂碳中和戰略合作,計劃在焦作設立黃河環境電廢總部,以雙碳為主線,貫徹新發展理念、走好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文/彭斐